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大学123周年校庆时间
1、南京大学123周年校庆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当天7点30分,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升旗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1320名应届毕业生等各类学生代表在二源广场集结,身着“南大紫”、手持小国旗,向母校深情告白。南京大学国旗护卫队护送五星红旗入场,全体师生高唱国歌,四名学生代表为校庆献词。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部分馆藏珍品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部分馆藏珍品包括:小克鼎:简介:小克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为一套中的一件,与大克鼎及其他小鼎共同组成一套。南大所藏的小克鼎因其70余字的铭文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地位:堪称博物馆内最具分量的西周青铜器之一。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小克鼎是极为珍贵的一件西周青铜器。它原为一套,由大鼎和7件小鼎组成,其中大克鼎和一件小克鼎被上海博物馆珍藏,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南大的这件小克鼎,因其70余字的铭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堪称博物馆内最具分量的西周青铜器之一。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石器:主要来自北阴阳遗址的发掘,这些实物资料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宝贵的***。陶器:在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四川汉代崖墓文物以及在校园建设中发现的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陶器风格和工艺。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历史源远流长,始于1934年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的捐赠。福开森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热爱促使他收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商周青铜器、殷墟甲骨、古书画和古陶瓷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奠定了南大文物收藏的基础。众多南大前辈也对博物馆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简介如下:位置与历史: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田家炳楼内,是江苏省首座高校博物馆。该馆于200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历史系考古专业文物收藏室。藏品数量与种类:馆内展示了丰富的藏品,总计超过9000件。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如下:早期文物收藏:早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的文学院和史学系就已经开始珍藏殷墟甲骨,并在图书馆收藏金石拓本和名人书法等文物。合并进入南京大学的金陵大学,也得益于其创办人美国收藏家福开森的捐赠,收藏了大量文物。
位置与历史: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田家炳楼内,是江苏省首座高校博物馆。该馆于200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历史系考古专业文物收藏室。藏品数量与种类:馆内展示了丰富的藏品,总计超过9000件。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历史源远流长,始于1934年美国传教士福开森的捐赠。福开森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热爱促使他收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商周青铜器、殷墟甲骨、古书画和古陶瓷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奠定了南大文物收藏的基础。众多南大前辈也对博物馆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田家炳楼内,作为江苏省首座高校博物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该馆的建立源于原历史系考古专业文物收藏室,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馆内展示了丰富的藏品,总计超过9000件。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中,有一位重要人物——福开森,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886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02年更是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886年,福开森来到中国,首先在镇江学习汉语,随后转至南京。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设有16个主题展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新石器时代展区:以北阴阳营遗址为代表,展示了明朝南京城内唯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如大量石器和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