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张伯苓还是岑?怎么念啊?
1、张伯苓,名寿春,以字行,汉族,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亲任校长30 年。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web.nankai.edu/guide/lishi/yange 或是笔误,但在搜寻网时,作多人称张伯岑。
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3、程门立雪,***感恩老师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南开大学的知名校友
南开大学的知名校友:张伯苓、严修、陈省身、胡世华、姜立夫、张伟平 、吴大任、江泽涵、龙以明、孙昌璞、邱宗岳、涂光炽、申泮文、汪家鼎等。1925年,校长张伯苓提出组织“出校同学会”以联络毕业同学,1929年10月南开校友总会正式成立。
张一鸣,1983年出生的80后,是南开大学在互联网行业的杰出校友。他选择南开大学的原因有四:首先,他希望能就读于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次,他渴望所在的城市靠海,因为他喜欢吃海鲜;第三,他不想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最后,他是福建人,从未见过雪,因此希望能就读于一个冬天有雪的城市。
陈云贤: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职务。他在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朱光潜:著名金融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出生于1983年的80后张一鸣,可以说是南开大学目前在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杰出的校友。
郭沫若,南开大学文学系的杰出校友,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美术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景润,南开大学数学系的杰出毕业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曾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王选,南开大学化学系的杰出校友,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曾荣获国际化学奖。
抖音和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他的创业故事激励了一代人,他的商业智慧和创新精神,为南开大学的校友行列增添了新的时代色彩。南开中学校友同样不容小觑,如邓颖超,邓奶奶的坚韧与无私,***总理的务实与担当,梅贻琦校长的学术卓越和人格魅力,以及邹家华副总理的稳健与睿智,都是南开精神的生动体现。
参加天津春季高考的学校哪个好,天津春天景区推荐一下
1、天津春季高考培训比较好的学校有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等。这些学校都是天津市重点中学,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此外,这些学校的历年高考成绩也比较优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备考保障。天津春季高考培训,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虽然主要招收春季高考学生,但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训设施和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此外,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多个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春季高考是为中专,职专等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能进入大专类院校学习而进行的高考。秋季高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考”,是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准备的,他们考完后可上本科,而春季的很少。秋季高考的学生本科三批都上不了的,可选择上大专,和春季高考的学生就成为校友了。
4、春季高考在少数省份中开展,其中山东省、天津市、上海市等地区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春季高考。参与春季高考的主体多为本地院校,以专科院校为主。春季高考与高职专科院校的单独招生存在相似性,但并非完全相同的考试。春季高考通常只针对本省内的学生,而单招则允许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
镜箴镜箴的来历
头部保持端正,肩膀平直,胸膛宽阔,背部挺直。气质方面,切勿傲慢、暴躁、懈怠。表情态度上,应温和、宁静、庄重。”(摘自《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这面镜子成为了学生们进出学校的警戒之物,因其寓意深远,被命名为“镜箴”,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南开中学独特的文化象征。
镜箴,源自于教学大楼和办公楼正门处竖立的巨镜,镜框上刻有警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此箴言强调了个人形象与仪态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直接反映了其内在品德与素质。
镜箴,又称为四十字镜箴,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
这面镜子后来被称为“镜箴”,寓意着它不仅是镜子,更是学生们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一面镜子。它鼓励学生们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这种教育理念一直被南开中学所传承,成为该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