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釜山庆源大学校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釜山庆源大学校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国的世宗大王到底做了什么?
朝鲜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的书面文字是汉字,这给人民学习文化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文字只是达官贵人才能掌握的,世宗大王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创建自己民族的字,最终创立了《训民正音》,它不仅系统地包含朝鲜语音全部发音特点,还易学易懂,正音构字原理与字型独特,字母笔划简洁,拼读简便灵活,能够标记朝鲜语的一切发音,也可以比较自如地表现出任何一种语言。对于进一步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它的创制成功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的大事。
老规矩,先说结论——世宗大王李裪(13***-1450),朝鲜李朝第四代君主,太宗李芳远的第三个儿子。
太宗嫡子有三,长子让宁大君沉迷女色(曾经有过推倒妹子以后在妹子裙子上题字的经历——幸亏是长裙),自知不是治国之才,就装疯卖傻。资质平平的二子孝宁大君见父兄皆属意弟弟,索性出家,落得清闲。
就这样,本来没机会的忠宁大君李裪,在1418年继位称帝,成了朝鲜国王。下面我从军事和文化两个方面谈谈世宗大王——李裪!
军事上:
1419年,刚继位的李裪对马岛上的倭寇便大举入侵。太宗(这时候是上王了)一力征伐,调兵17000余人,战船约200艘东征马岛。朝鲜史称“己亥东征”日本史称“应永外寇”。
1424年,借吊慰太宗之机,日朝关系缓和。朝鲜和日本对马岛宗氏商定,开三港通商(乃而浦,釜山浦,盐浦,也称“三浦”)。
在北境,1434年朝鲜设置“六镇”(会宁、稳城、钟城、庆源、庆兴、茂山)以加强对鸭绿江南女真的控制。今天中朝东段国界开始形成。
文化上:
1420年他设立集贤殿,网罗英才。后来世祖篡位的功臣郑麟趾、海东大儒申叔舟、世祖篡位过程中的“死六臣”成三问、朴彭年,都是此时脱颖于集贤殿的才俊。
他最大的功绩,自然是创制韩文。韩文多么多么伟大,韩国人自己已经吹习惯了。不过,韩文在当时——甚至在整个李朝,使用得都不多。
作为朝鲜王国名义上的第二任国王,实际上的第四任统治者,李裪执掌朝鲜王国的三十二年,是朝鲜王国重要的黄金时代:朝鲜王国的土地改革全国铺开,农业产值大踏步前进。
不过,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裪,能被现代韩国人尊为“世宗大王”,关键还在以下三件大事。
从明朝洪武年间,朝鲜王国建国起,“抱中国(明朝)大腿”就是基本国策。而李裪在位时,更是朝鲜“抱”得紧的时代:李裪在位三十二年,朝鲜王国向明王朝定期遣使154次,非定期遣使95次,几乎是逮个由头,就要跑来拜见一番。
可以说,李裪在位时期,就是当时双方“朝贡册封”关系的成熟期。而这“抱大腿”也不白抱,就在这三十二年里,朝鲜不但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大量赏赐。
李裪对此的态度,更是如饥似渴学习,他特意立法规定,朝鲜的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都必须严格遵照《农桑衣食撮要》等中国农书。
作为朝鲜王国鼎盛年月的统治者,李裪另一桩叫现代韩国人无比仰慕的大事,就是创造“谚文”,也就是韩文。
在李裪以前,朝鲜王国并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官方文字全部都是汉文。所以其民族语言与日常文字分离。而李裪组织大臣创立的“谚文”,。
但这跨时代的创举,在当时的朝鲜王国,也是激得骂声一片。朝鲜的大臣学者们,纷纷愤怒抨击,大骂李裪此举“以夷变夏”。
比起外交与文化的成就来,李裪的“大王”身份,还有来自朝鲜王国历史上,一桩难得的强硬大事:讨伐倭寇。
早在朝鲜王国之前的高丽年间时,朝鲜半岛就饱受倭寇侵扰,待到朝鲜王国建立,倭寇的气焰也更加嚣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釜山庆源大学校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釜山庆源大学校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