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湘潭大学校庆系列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湘潭大学校庆系列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发下来的录取通知书还有用吗?
别的不知道,笔者的录取通知书在入学时需要上交到学校,最后会被放进大学档案里。
如果不是和笔者一样的话那一定要好好保存,毕竟那是我们青春的一个象征,苦读十二年的一个句号。
另外祝今年即将高考的学子们金榜题名乐逍遥!
8月底、9月初,国内大部分的大学都已经开学,新生完成报到。18年通过高考磨砺的百万学生,正式从高中生转变成一名大学生。相信不少刷新小西或其他朋友问答的大一新生,每天都被军训折磨的只想躺着刷下头条...
之前小西也听部分同学说过,录取通知书会被辅导员收走放入个人的档案中,这样的同学就不会和题主一样有疑惑啦。
在大学报到入学后,之前的录取通知书其实就只剩下纪念价值,尤其清华大学的3D二校门、深圳大学的"深大盒子"等,这样的录取通知书非常有收藏价值。当然,其他大学的通知书也是你人生转变的见证,值得你收藏起来,比如小西的中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依然在家里最隐私的保险柜中。
9.10日,湘潭大学60周年校庆,也许在几十年之后,你的母校XX年校庆时,你将这份录取通知书带过去,或者拿出来给小孙子讲讲你读大学的故事,是不是想想都美滋滋呢?
另外,录取通知书就是简单的一张纸(大部分学校),在收藏时可以去打印室过塑,防止通知书受潮、褪色、变色等。这也算是一个小窍门吧...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09-15-08
985、211当真与普通大学差距很大吗?名校情结到底该不该存在?
十几年前的高考,因为是高考结束后就估分填报高考志愿,由于估分存在的偏差问题,也没有老师对志愿填报进行系统性指导,填报志愿都是凭自己的想象和一腔热情,于是我和班上很多同学认误判了自己的高考成绩,都报考了四川大学。结果只有那个最高分的同学去了985的四川大学,余下的人要么调剂到了普通211的 冷门专业,要么去了普通二本的院校,当时能进普通211大学我还是蛮开心的,而其他去普通本科的同学也并没有表现得太失落。
大学毕业后,高中同学也很少有人考研,都出来工作了,当时大多数同学去了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十几年过去,没听说985毕业(除了清华的那个去了科研机构,中科大的那个去了阿里巴巴)的同学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学混得好。但是时间过了十几年后,高等院校在不断扩张,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于是社会开始把本科院校毕业于985、211作为招聘的条件,至于985、211学校和普通院校是否有差别,那绝对是有差别的。
首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高考分数线摆在那边,除了小概率的高考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同学,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同学高考分数一定比普通本科的学生高考分数高,这意味着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学生应试能力比普通本科学生强,而应试能力的背后更是与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关,而211、985大学为了对自己的招牌负责,也为了对这些高分进去的学生负责,会千方百计督促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不虚度四年的大学时光,毕竟培养出知名校友也是母校的光荣。从学风上看,985、211大学会比普通本科院校浓郁一些。
从考研或者社会招聘看,很多985、211高校更喜欢招本科是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单位设置招聘条件对本科生的毕业院校做要求,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进程中,社会的一个选择,这对普通公立院校、独立学院、民办大学的学生很不公平。
但是,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真正优秀的人才从来不会被世俗所羁绊。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知名学者施一公曾在一次教育大会上表扬自己的一名***,一名大专生一路通过专升本、考研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他门下***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现在在英国一所大学里任教。还有一个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考到福州大学、博士生考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去了耶鲁大学。
所以,所谓211、985等高校名号只是身上的一个标签。人生路上,内心丰富而强大的自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去。这是《玛窦/马太福音》中一段话。
一,高校分化严重
高校现在分化特别严重,一流名校享受一切***,资金投入充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齐全,***大楼林立,学生挤破脑袋考不进去,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对外交流一年比一年深入,科研成果更是硕果累累,学生成才率极高,毕业生隔三差五反馈母校。
反观普通高校,艰难的生存,资金一直没充足过,靠着学生的学费过日子,可劲催学生缴费,优秀师资招不到,普通师资看不上。每年招生可劲的宣传,艰难的把生源凑齐,除了校园***盖了几座新楼,根本没有***,学术科研产出接近零,大二大三开始鼓励学生考研。
二,学生培养差异
同样水平的学生,进入名校各种培训交流,隔三差五参加国际会议,日常翻译外国文献,经常接触老外,英语口语练习的也不错,院校多是精英和各地状元,学习上相互比拼,后续同学校友相互帮衬,提供各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读研读博,都有学校上一届学长。
普通院校学生,日常上课乏味,国际交流很少,且老外水平不高,过来也是旅游的,美其名曰游学。经常处于迷茫状态,课程不紧张,百度解决一切作业,空闲时间刷剧恋爱,没事伪装一下成熟,对未来迷茫,考研考公务员也不清楚能否成功。
三,就业形势不同
名校的学生抢着要,一说聘用了某某学校学生,成了用人单位炫耀的资本。某些行业用人单位,只要某某大学某某专业学生,其他学生即使能干,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一个学生临毕业拿到多个机会,并不少见。
普通学校挤破头放低姿态,有的时候用人单位都肯给个机会,同样的岗位宁可名校本科生,拒绝普通学校研究生,***裸不带一点掩饰。
部分普通院校学生,刻苦奋斗,在付出极大努力后,和名校学生保持同一待遇,甚至超越名校学生,却是付出极大精力奋斗的结果,艰辛不易。
如果是你,你上名校,还是普通院校。
在一个中上的211。很多同学学习都是自学,大家发展不一样。努力搞项目,努力保研,考证书啥的,氛围很浓烈。当然,也有打游戏度日。但是学生不会差到哪,至少学习上。我自认为还行,骄傲了一个学期,以为跟我玩的同学比我逊。要面子,不问。私底下就特别注意。不说了,个个平时划水的,还比我高。绩点都上4。
这里不是说985.211的同学智商高。我想说,是大家的学习能力高,还有学校的经费足,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这种机会很多。在我理解里,普通大学经费可能没有我们学校的多吧,学生的好学程度也没有985.211的高吧。差距就这么体现的吧。
另外,名校情结还是要有的吧。我这意思是不能百分百的名校情结。对于我来说,能作为名校的可能就只有那十几所了。作为2018届[_a***_]的考生,出省的人应该少。大家都将就省内的985.211。想起我的同学,比我低10多分,跑到东北的985去。我也曾这样后悔,干嘛不去湖南的985呢?但是,现在我有点妥协了。干嘛过不去,有些同学比我分高的还去深圳大学。看好的就是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这些都可以抵掉名校情结。在大城市,上学,我认为是一种享受。
说得乱,关键看你个人的选择。选择了学校,就要有努力的样子。学校真的不是你感到自卑或骄傲的资本。
985/211和普通大学肯定差距很大,可能比你想象的差距还要大,名校情节肯定存在,但是不可走火入魔,误入歧途,“高校专业那些事”带你分析、分享、解惑985/211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的差距。
中国高校自古就是不平等的对待,任何时候都一方面宣称高校地位一律平等,一方面又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最顶级的院校得到最好的***,经费,师资照顾,而最偏远的却毫不关心,自生自灭。
国家一般把最重视的大学划为部属院校,经费充裕,师资雄厚,在博士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博士招生人数都受到极大的照顾,而,而不重视的一律划归地方,如果是经济发达的确的高校,日子也许会更好过一点,如果是西部边疆地方,那基本相当于流放。
在1952年,国家公布首批6所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哈工大,北京农大,北京医科大学。后又在1959年,1960年陆续增加到64所,这64所重点院校全部是是部属院校。
1***8年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补充了一些省属大学进入名单,这些院校有: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
后又实行了七五重点建设大学,八五重点建设大学
到1996年国家实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及1998年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彻底把院校分成4个级别。
第一级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第二级别:c9其他院校
第***别:其他985重点大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潭大学校庆系列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潭大学校庆系列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