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复旦大学118校庆升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复旦大学118校庆升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多次违反校规校纪,作为班主任到底给不给一次机会?
学校开除了这个学生,等于把责任推给了社会,那么,社会推给谁呢?难不成把他赶出中国,踢出地球去!
只要这个学生还在中国,他就是一个中国公民。社会就要接纳他,负责他。他好当然最好;他不好,社会就要为其付出成本。为何要把一个孩子毁掉呢?为何要把一个学生推给社会成为包袱呢?难道不能予以惩戒,以观后效吗?如果百年名校只有这么一点胸襟,一点眼光,说好的“教书育人”呢?
高二学生,还是个孩子,正在判逆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可塑性非常强。从这个孩子的情况来看,家庭贫困,父母无劳动能力,依赖爷爷,奶奶的照顾上学。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一个特殊家庭,家庭教育是跟不上的,甚至是缺失的。按理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孩子应该懂事成熟早才是,但却是学习成绩优秀,尊规守纪不够。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应拿出耐心,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帮扶措施,下大力气纠正,使之转变为好学生。固然,这个学生所作所为已触犯校规,但毕竟不是十恶不赦,也没有触犯刑律,留条出路总比抛弃了好,为社会培养一个有用之才总比输送一个包袱要好,何况该生学习成绩优秀,是可造之材,也许多年以后,他能为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呢!留下他,对这个学生,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开除他,学校轻松了,但这个孩子毁了,社会负担重了。孰轻孰重,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作为学校,既是教书育人,也是为国培养人才,更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公民。学生是学校的,也是国家的,社会的。学校不能仅仅看到自己的责任,还要看到承担的社会责任。开除一个学生,学校是没有责任了,省心了!但这个学生如此年轻,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打击,怎样的伤害,他到社会上将会怎样?让社会教育他吗?到社会上他就能变好吗?如果学校不考虑这些,将很难不为人所说道。
十五个校董已经同意开除,真令人不能理解。如果一个孩子经常犯错,父母会放弃他的教育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会这么轻易的开除吗?感谢班主任心存善念,不愿放弃,还想拯救这个学生一把。但我想说,帮人帮到底,璞玉不琢不成器。要想改变这个学生,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没有爱心是不行的。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能留下,就比开除了甩给社会要好。
对于这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观点是,如果所有的方法都用了,但学生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肆,升旗仪式上,都我行我素;所以,对于已经是高二的学生,没有什么可顾惜的:校委会已经有一半人员同意开除,作为班主任又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的确,学生学习好,复旦等名校,能够考上,可作为教育者,培养的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便难以德才兼备,也应该以德为主!最起码,不会将来与人民为敌!
学生家庭环境令人可怜,但这不是我们放纵他的理由!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学校已经想尽一切办法,救助照顾他的求学,果真如此,他叛逆之心还如此,那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有网友说,开除就是把他推向社会,是对学生、社会的不负责任;那不开除,把他依然留在学校,或者推向更高一级的学校,不更是对人民、社会不负责任吗!
该生何以如此,在他心中就是,我学习好,违反点纪律,你又能把我怎样?或者就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恨国恨社会者!
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能够考上好的学校,往往老师都惯着他,因为他的升学直接与教师成绩,学校成绩挂钩!
所以,大学收生应该把思想品质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品质不过关的学生,应该挡在大学门外!只要成绩过关,照单全收的做法应该改革了!
当然,还是一名学生,所以很多网友希望老师再給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善良的人们总是遇事往好的一面想!
从这儿看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效忠于美国的余茂春,疫情期间发表恨国言论的许可馨,最近被学校开除的季子越等等,哪一个不是高才生,与其把这种人培养成才,何如现在就斩断他的叛逆之路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复旦大学118校庆升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复旦大学118校庆升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